‹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数: 5 | 浏览数: 2694 |倒序浏览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宝宝生日
2012-06-25 
1#
发表于 2016-2-22 09:00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昨天看到这个信息,差点没气晕,辛辛苦苦攒的血汗钱,想让孩子上个好学校,结果“多校划片”了,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这些没有关系的人,就只能让孩子上普通学校了?

2.webp (1).jpg



为了让孩子上个好学校,很多家庭在小孩还未出生时就四处寻觅学区房,学区房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
但接下来你看到的这个消息,可能会对”学区房热潮”泼了盆冷水!

教育部:鼓励地方推行多校划片

1.webp (1).jpg



2015年11月26日,在教育部召开的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一司司长王定华表示,教育部正在考虑推行“多校划片”,也就是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小学初中,让买了学区房的家庭也不确定到底能上哪个学校。

王定华表示,将通过这种方式为学区房降温,同时加大查处力度,及时**择校现象,把就近入学落到实处。此外,还将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试行市域均衡,同时通过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划分大学区等方式,迅速扩大优质教学资源。

专家表示,按照现有制度,购买了名校所在学区房的小孩自然可以上名校;而普通学区的孩子只能上普通学校。但如果实行多校划片,一些买了名校学区房的孩子有可能会被分到普通学校,而普通学区的孩子则有可能分到名校。买学区房的作用就被弱化了!

专家建议:买高价学区房要慎重

外界进行解读时,把教育部的上述表态和今年3月的一次教育部调研座谈会联系在了一起。

2015年3月31日,教育部在大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调研座谈会上部署,各城市要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城区,推广热点小学、初中多校划片,合理确定片区范围,缓解“学区房”问题。此外,还要整体设计小学入学、小升初及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办法,努力实现过程公平。

此次会上将重点大城市范围从2014年的北京、上海、广州等19个城市,扩展增加了郑州、福州、南昌、长沙、贵阳,总计24个,24个城市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济南、青岛、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西安、福州、南昌、郑州、长沙、贵阳,并对这24个重点大城市2015年的中小学招生工作作出明确要求,要求这些城市所有县市区100%的公办小学、90%的公办初中要实现划片入学。

教育部多次提出鼓励地方多校划片、给学区房“降温”,业内人士表示,由此可见学区房问题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程度。当实现多校划片入学后,过去买学区房100%上这所学校,今后则未必,建议家长买高价学区房时一定要慎重。










转播到腾讯微博 收藏0

Rank: 3Rank: 3Rank: 3

宝宝生日
 
顶一个
来自[妈妈网Android版]

Rank: 11Rank: 11

宝宝生日
 
长远看来好事儿!
来自[妈妈网iPhone版]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宝宝生日
null 

文昌星

这样选择余地更多一些,不错哟

Rank: 1

宝宝生日
 
挺好!
来自[妈妈网Android版]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拟推“多校划片”新政,郑州人的学区房白买了? ...
快速回复

每日推荐 关闭


郑州妈妈网官方微信号开通,快来扫一扫加关注啦!抛截图还有妈豆奖励哦! ...

郑州妈妈网官方微信号正式开通,现已加入微信公众平台,美妈们快来扫一扫添加关注啦,小编每天精心选择4条热点事件或妈网热门活动进行推送哦! 美妈们可直接通过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行添加;或点添加好友,输入“zzmamanet”查找添加。 添加关注后,别忘了截图并在本帖回复中抛出,可以获得100妈豆的奖励呢!


查看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8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