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数: 6 | 浏览数: 888 |倒序浏览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宝宝生日
2009-10-05 
1#
发表于 2009-7-31 08:47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这世界变化快,当有人对“闪婚”、“闪离”、“试结婚”还一头雾水的时候,竟然又出现了“试离婚”——“我们双方感情及婚后生活出现了矛盾,想离婚,但因为现实问题无法真正办理离婚手续,所以想先试离婚”。设在沈阳的一家律师事务所近日来了一对年轻夫妇,在律师指导下签订了“试离婚”协议,开始“模拟”离婚生活。(7月27日《新京报》)

  如果夫妻之间都能互敬互爱,悉心呵护,全身心地维系着两人的婚姻之城,那当然是件好事,只是生活并不总是花好月圆,婚姻会出现危机,感情也可能染上病毒。而在以前遇到这类情况,离婚往往成为一些年轻人的不二选择。这样处理虽然洒脱,却不免轻率,因为容易在孩子抚养、教育以及夫妻财产分割等问题上引发纠纷,加大社会成本,影响社会稳定。而且,从现实来看,一些夫妻选择离婚,并非感情确实破裂,已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而是一时冲动,等到再想回头,却发现已是覆水难收,破镜难圆。

  如今,人们观念出现多元化,对一些非主流现象也渐臻包容。让整天为家庭琐事而争吵不休的夫妻“试离婚”,虽然有人投以“板砖”,抱以不解,而也有人公开支持,甚至坦然面对。因为,在“试离婚”状态下,双方可以通过自我反省,发现自身缺点,经过冷静思考,对情感来一次重新审视,或可带来改变和妥协,从而选择“再爱一次”;其次,“试离婚”可以给心理一个适应期,将真离婚带来的不适降到最低;三是“试离婚”是一种考验,双方应当把这一阶段作为感情的弥补期,而不是放纵期,否则,既会给对方造成新的伤害,也是对婚姻的不忠贞和家庭的不负责。

  当然,如果通过一段时间的“试离婚”,两人渐行渐远,并无和好可能,说明缘分已尽,离意已决,即使月下老人动用手中那根红线,也难以将两人再捆绑到一起,此时,再进入离婚程序也不迟,今后也会少了许多后悔。正如全国妇联婚姻与家庭专家陈新欣所指出的,“试离婚”是在新的婚姻法实施以后,结婚离婚手续都比以前简单的前提下,缓解家庭婚姻危机的好办法。婚姻需要经营,也讲求效率,如果离婚前能对婚姻进行一次冷静反思,对他或她进行一次再认识,无疑是一种理智、成熟和慎重的选择,对家庭以及社会都大有益处。
转播到腾讯微博 收藏0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宝宝生日
2009-03-28 
不敢尝试~~怕弄假成真了在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宝宝生日
2007-12-11 
有些城市有的
垚垚妈

大 本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宝宝生日
2007-10-15 

Medal No.34

还有这一说了?
果儿

大 本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宝宝生日
2005-07-28 
晕,啥都有啊!

Rank: 12Rank: 12Rank: 12

宝宝生日
0000-00-00 
俺是不敢尝试的
诗韵妈

三年级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宝宝生日
2006-06-04 
晕,现在啥都有.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试离婚”?
快速回复

每日推荐 关闭


郑州妈妈网官方微信号开通,快来扫一扫加关注啦!抛截图还有妈豆奖励哦! ...

郑州妈妈网官方微信号正式开通,现已加入微信公众平台,美妈们快来扫一扫添加关注啦,小编每天精心选择4条热点事件或妈网热门活动进行推送哦! 美妈们可直接通过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行添加;或点添加好友,输入“zzmamanet”查找添加。 添加关注后,别忘了截图并在本帖回复中抛出,可以获得100妈豆的奖励呢!


查看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8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