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数: 5 | 浏览数: 1690 |倒序浏览

Rank: 12Rank: 12Rank: 12

宝宝生日
2006-04-10 
1#
发表于 2009-7-1 14:40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还说27日傍晚那场雷阵雨。打雷前,我就给老公发了短信,说我要避雨,之后就关机了。因为在网上和报纸上老看到被雷击什么的。之后有很多人来避雨,但好多都在闪电时还在打电话,可能在报平安,但我心惊肉跳的,害怕引来雷电,俺胆小 我很想去制止他们的行动,但又怕遭白眼,所以心里暗暗念佛!以下是雷电时一些常识,我们国家科普不发达,所以我们只能自我补充了。
★留在室内,关好门窗。在野外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要将手表、眼镜等金属物品摘掉;千万不要在离电源、大树和电杆较近的地方避雨;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以减少直接受雷击的危险;双脚要尽量靠近,与地面接触越小愈好,以减少“跨步电压”;野外最好的防护场所是洞穴、沟渠、峡谷或高大树丛下面的林间空地。
   在雷雨季节前及时修理漏雨的房屋,尤其注意腐朽了的旧顶梁柱受潮的部位最容易引雷。
家用电器应尽量安装雷电防护装置。
减少室外活动,尽量留在室内,关闭门窗,防止球形雷入侵。
宜拔掉电视、电脑等电器设备的电源、信号插头,防止雷电波从线路上侵入损坏电器设备。
不要靠近阳台、防盗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以免雷击这些物体时,对人体造成反击伤害。
不宜使用水龙头、花洒和太阳能热水器,因雷电流会通过水流传导而致人伤亡。
远离电线、电源开关和带电设备。
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机。
学校不要举行升旗和集会活动。
切勿钓鱼、游泳、划船或水上作业。
不易进行户外各种球类运动(羽毛球、足球、高尔夫等)。
不要在山顶、山脊或建筑物顶部停留。
切忌在楼顶架设或调整电视天线。
在旷野时不宜打伞,不宜把锄头、铁锹、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等扛在肩上。
不宜靠近大树、桅杆、塔吊、烟囱、电线杆和广告牌等。
不宜骑马、骑自行车、开摩托车或敞蓬拖拉机。
不宜进入无防雷设施的临时棚屋、岗亭等低矮建筑。
在旷野遇到近雷暴,不宜跨大步赶路,避免跨步电压对人体的伤害;应取下随身携带的金属物品(含手机等)并放置远处,然后寻找低洼处双脚并拢双手抱膝蹲在地下。
遇雷暴时,可躲到山洞里,但手不要触及洞壁,防止受到接触电压的伤害。
在山岗上的凉亭避雨时,应站立在亭中央,远离柱子或金属栏杆,避免遭受接触雷击。
驾车时遇雷电,应躲在车厢里。金属车厢是一个极好的法拉第笼,人在“笼内”绝对安全。
闪电情况下,橡胶鞋底并不能起到保护作用。

特别说明:
如何判别雷电的距离(近雷暴):
看见闪电10秒钟后才听到雷声,这时雷电距离我们3.4公里;5秒钟听到雷声,雷电距离1.7公里;1秒钟听到雷声,雷电距离只有340米了。
人被雷击后的抢救方法:
人遭雷击后要正确及时就地抢救;
可采用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即心肺复苏术;
人被雷击往往导致“假死”,不要轻易放弃抢救工作,只有受害者全身出现紫蓝色斑纹时才停止抢救。
转播到腾讯微博 收藏0
亦心

高 二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宝宝生日
0000-00-00 
学习了。
诗韵妈

三年级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宝宝生日
2006-06-04 
来学习了,谢楼主分享!!!
诺诺妈

硕 士

Rank: 20Rank: 20

宝宝生日
2008-03-01 
学习了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宝宝生日
2009-10-05 
谢啦谢啦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雷电时的小常识,一定要看,关乎人身安全
快速回复

每日推荐 关闭


郑州妈妈网官方微信号开通,快来扫一扫加关注啦!抛截图还有妈豆奖励哦! ...

郑州妈妈网官方微信号正式开通,现已加入微信公众平台,美妈们快来扫一扫添加关注啦,小编每天精心选择4条热点事件或妈网热门活动进行推送哦! 美妈们可直接通过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行添加;或点添加好友,输入“zzmamanet”查找添加。 添加关注后,别忘了截图并在本帖回复中抛出,可以获得100妈豆的奖励呢!


查看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8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