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数: 2 | 浏览数: 443 |倒序浏览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宝宝生日
0000-00-00 
1#
发表于 2011-5-12 22:05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开春孩子易患感冒、呼吸道疾病,细心的妈妈们不妨试一下通过食物的不同搭配来增强宝宝的抵抗力。



  黄芪红枣粥:取黄芪12克,红枣15枚,粳米60克。先加水煮黄芪约半小时,取汁加入红枣及粳米煮粥,早晚各服一次。黄芪补气,提高免疫力;红枣养血安神,适用于反复感冒 、盗汗的小儿。

  胡萝卜山药粥:取胡萝卜200克,山药200克,粳米60克。将胡萝卜及山药切成小块状,先将粳米加水煮粥,半熟时加入胡萝卜及山药,再煮成粥。胡萝卜可防止夜盲症,提高呼吸道抵抗力;山药健脾助消化。对脾胃弱、纳呆少食、多病的宝宝有益。

  麦冬杞子粥:取麦冬12克,杞子15克,粳米50克。麦冬加水煮20分钟,取汁加枸杞子及粳米煮粥,早晚各服一次。麦冬养阴补肾;枸杞子培补肝肾。对生长发育落后,易呼吸道感染的宝宝有益。

  韭菜粥:取粳米60克,韭菜250克。先将洗净的粳米倒入锅中加水煮沸,再将韭菜洗净切碎同煮成粥,早、晚各服用一次。春季的韭菜有辛辣助阳功效,具有调味杀菌作用。适用于平时四肢欠暖和,受冷易感冒的宝宝。





另外还有三招“挡架”儿童呼吸道传染病的方法。



1、春捂勿忘保湿

  俗话说春捂秋冻,的确有一定道理。从穿着厚衣的冬季转至气温多变的春季,家长们千万别急着给宝宝减少衣服。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物,让宝宝有个适应的过程,可谓一种明智的做法。夜间,为防止孩子睡觉踢被,最好选择用睡袋。

  空气湿度对呼吸道疾病影响较大,比如宝宝一旦患上呼吸道疾病、痰液多而稠,此时空气湿度若小的话,更易造成痰液加厚、结成干痂而不易排出。建议居室内湿度保持在55%至65%之间,可在室内放盆水以便增加湿度。春天空气中的粉尘也较多,会损害呼吸道粘膜。家长还须多给宝宝喝水,使粘膜保持更加湿润。



2、均衡搭配荤素

  春天是孩子生长发育最快的季节,家长可有意识地增加鱼虾、瘦肉、禽蛋、牛奶、豆制品等优质蛋白食品,增强自身免疫功能。大致的饮食原则是荤素搭配、粗粮细粮搭配,少吃高糖、高脂肪的油煎食品。

  万物生长的季节,蔬菜品种十分多样,比如油菜富含胡萝卜素、钙、维生素C,有清热解毒功能,对春季易发的口疮疗效极好。荠菜则含有较多蛋白质和矿物质,可防治春季呼吸道传染病;芹菜清热止咳富含钙,可增强孩子骨骼发育,外用还能治疗春季流行的腮腺炎;菠菜富含各种维生素,可防止贫血、口腔溃疡。

  但需要注意的是,新鲜菠菜洗净后最好先用开水烫一下,以便去掉菠菜中的草酸,避免该物质与钙结合生成人体难以吸收的草酸钙。



3、户外玩耍有益

  百花争艳的好时节,家长应多带宝宝到公园、植物园或空气清新的郊外玩耍,如有条件最好每周2至3次。

  晒晒太阳、散散步、做操、踢球、游泳……这些运动不仅可改善肺功能,还可增强体质,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概率。但需要注意的是,避免到人群拥挤、环境嘈杂、卫生条件不好的地方游玩。
转播到腾讯微博 收藏1
翔翔

初 三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宝宝生日
2007-12-26 
学习了~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宝宝生日
 
现在貌似已经夏天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开春,呵护孩子呼吸道
快速回复

每日推荐 关闭


郑州妈妈网官方微信号开通,快来扫一扫加关注啦!抛截图还有妈豆奖励哦! ...

郑州妈妈网官方微信号正式开通,现已加入微信公众平台,美妈们快来扫一扫添加关注啦,小编每天精心选择4条热点事件或妈网热门活动进行推送哦! 美妈们可直接通过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行添加;或点添加好友,输入“zzmamanet”查找添加。 添加关注后,别忘了截图并在本帖回复中抛出,可以获得100妈豆的奖励呢!


查看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8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