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数: 0 | 浏览数: 608 |倒序浏览
快步奔跑

幼小班

Rank: 2Rank: 2

宝宝生日
2007-03-04 
1#
发表于 2011-6-14 16:03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吸手指是很多小朋友的习惯,帮宝宝戒掉这个不太好的习惯可是新手父母的重要课题哦!

  孩子吸手指算不算正常?很多妈妈。一方面担心不戒除,孩子以后会变成大暴牙;另一方面又担心强硬戒除,会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沈医师表示,1岁以前的孩子吸手指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持续到二三岁仍然吸手指时,就应想办法戒除,以免影响齿颚发育。

  吸手指是与生俱来的习惯

  婴儿吸手指是与生俱来的。从超声波就可以发现,部分胎儿在子宫里就会吸手指了。一般来说,孩子从出生到1岁都是口腔期,这时期的孩子在触觉和视觉发育都未成熟,只有嘴巴的感觉是最好的。所以,婴儿在无聊或累的时候就会吸手指,可以得到愉悦的满足感和安全感。对1岁以内的婴儿来说,吸手指是一件很美妙的事,不必马上纠正。

  不过,还是有很多的妈妈担心放纵孩子吸手指,长大后无法戒除该怎么办?绝大多数的孩子在1岁长牙之后,自然就会停止吸手指的习惯,只有少数孩子2岁之后仍然有吸手指的习惯。通常孩子长牙之后,注意力转变,自然就不再吸手指了。但是有些孩子因为缺乏安全感或是口欲较强,在1岁以后可能仍然吸手指。此外,妈妈如果没有帮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也比较容易持续吃奶嘴或是吸手指。

  何时需要戒除吸手指的习惯?

  沈仲敏表示,通常2岁前吸手指都可以被接受,如果之后仍然有吸手指的习惯,就应该帮忙孩子慢慢戒除。而如果习惯持续到4岁,就必须采取更积极的行动,否则有可能影响齿颚的生长发育,造成暴牙或咬合不正。

  吸手指的2大不良后果

  1.增加感染几率

  小孩吸手指的确有健康上的疑虑,特别是孩子喜欢乱捉、乱摸,然后再把指头放到嘴巴里,许多病菌也跟着入口。临床上也发现,喜欢吸手指的孩子发生中耳炎的几率似乎比较高。另外,长时间吸吮手指,也容易造成手指皮肤 湿疹、伤口反复发炎和结茧等皮肤问题。

  沈仲敏说,门诊里常看到吸手指的孩子,大拇指皮肤泛白,长满湿疹。妈妈也抱怨,孩子吸到手指都破皮了还是要吸。对于这种情况,可以擦类固醇软膏来改善,必要时可服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的问题。但除了治疗皮肤问题外,最重要的还是要戒除吸手指的习惯。

  2.影响齿颚发育

  孩子吸吮手指和奶嘴,最容易造成暴牙、咬合不正等问题。因为吸手指时吸吮的力量会让手指在舌上前后摇动,这力量会把上颚骨往外拉扯,形成暴牙,影响孩子的咀嚼功能。

  孩子暴牙或咬合不正,不只是外貌难看,也会影响咀嚼功能和发音。例如孩子说话会“漏风”,或是吃东西时因为咬合不正,要歪嘴咬东西,样子难看,这些都会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家长不可忽视。

  2方法戒除吸手指习惯

  1.好的饮食习惯

  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孩子改正吸手指。尤其6个月之后,妈妈就可以训练孩子吃辅食,训练孩子咀嚼功能,让他不再只会吸吮。同时,最好开始训练孩子使用吸管或用杯子喝水、喝果汁、不要全靠奶瓶喂食,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早脱离吸手指。

  2.柔性方法

  为了避免孩子日后面临齿列矫正等麻烦,适时帮助孩子戒除吸手指的习惯是有必要的,因为手指可以带着走,所以戒吸手指比戒奶嘴还难。妈妈得要多点耐心,多花些时间来帮助孩子。建议用柔性的方法帮助孩子,千万不要用强硬的方式惩罚孩子,以免造成孩子的反感,让戒吸手指的工作更加困难。

  妈妈可以先和孩子沟通,让孩子知道吃手指的坏处,并且定期为孩子清洁及修理指甲。同时,增加孩子咬嚼的机会,及其他需要动手的活动,甚至玩玩手指头的游戏,转移其注意力,吸手指就会减少。

  如果柔性的方法无效,就得请医师协助,用更积极的方法帮助孩子戒除吸手指的习惯。
转播到腾讯微博 收藏0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2种方法戒除宝宝吸手指
快速回复

每日推荐 关闭


郑州妈妈网官方微信号开通,快来扫一扫加关注啦!抛截图还有妈豆奖励哦! ...

郑州妈妈网官方微信号正式开通,现已加入微信公众平台,美妈们快来扫一扫添加关注啦,小编每天精心选择4条热点事件或妈网热门活动进行推送哦! 美妈们可直接通过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行添加;或点添加好友,输入“zzmamanet”查找添加。 添加关注后,别忘了截图并在本帖回复中抛出,可以获得100妈豆的奖励呢!


查看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8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