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数: 3 | 浏览数: 507 |倒序浏览
爱老公杰杰

初生婴儿

Rank: 1

宝宝生日
2008-10-13 
1#
发表于 2011-7-6 22:17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气管、支气管异物堵塞多见于学龄前儿童,以婴幼儿最多,5岁以下的幼儿发生这种情况的占80-90%。

面对宝宝发生异物哽塞,多数父母都会束手无策。但是,婴幼儿的呼吸到十分狭窄,如有异物哽塞,需立即移除,否则会导致宝宝呼吸困难,甚至死亡。所以,父母必须学会一些居家的急救方法以便应对意外的发生。

Q:哪些原因会导致异物梗塞?
育婴师:发生异物梗塞的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种:
◆    婴幼儿因好奇或者不小心而吞下小东西。
◆    大人在喂食的时候,宝宝因吞咽过多而卡在喉咙里。
◆    其他幼小的玩伴在玩耍中将物品塞入宝宝口中。

Q: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避免宝宝发生异物哽塞?
育婴师:宝宝都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经常会将自己伸手可及的物品放入嘴里,为避免因此而造成哽塞的意外,在平日居家生活环境上应该注意:
◆    不要让宝宝在嘴里含较小的固体食物(如花生、瓜子、糖果、果冻……这些坚果类或者容易噎住的东西),以免不小心吸入气官中。
◆    当宝宝在一块区域玩耍时,要将宝宝周遭物品清理干净,尤其是一些小件物品(如:纽扣、硬币、首饰……),这些很容易被宝宝误食,而造成哽塞。
◆    不要让宝宝使用过小的奶嘴,以免宝宝吞入。
◆    不要在喂宝宝进食时和宝宝玩耍。
◆    选用安全的玩具。那些个体积小,易被宝宝放入嘴里或容易掉落的小零件的玩具都是不能给宝宝玩的。

实际处理操作部分
异物哽塞急救流程
哈姆立克法(压胸、槌背法)→若恢复意识,还需观察(看看孩子口鼻的呼吸是否顺畅,脉搏是否有起伏)→若无意识,进行心肺复苏术:心肺按摩→至清醒,送院检查
哈姆立克急救法:以下步骤反复进行2-4次,直到异物排出为止。若宝宝仍未恢复意识,则进行心肺复苏术。
1以手托住宝宝的头颈部,勿盖住口鼻处以免妨碍呼吸,让宝宝呈头部朝下,身子往上的姿势。
2拍打宝宝背部(肩胛骨中间点),或是往前压、推挤约5次。(错误动作:拍打宝宝颈部或是头部的位置。)
3若异物仍未排出,则将宝宝翻身,以手固定宝宝颈部并托住其身体,使宝宝同样呈头下脚上的躺姿。
4以食指、中指按压宝宝胸部(乳房中间往下一只手指宽处)5下。力道不要太重。

心肺复苏术:必要时,重复步骤5和6的动作,直至宝宝呼吸恢复。
1先稍微刺激或按摩一下宝宝,确认宝宝有无反应。
2如宝宝有反应,可将宝宝放置平躺。
3将宝宝嘴巴稍微掰开,若有任何梗塞的食物或异物,都需挖出,以保持呼吸道畅通。
4在宝宝颈部下方垫上一块小毛巾或软的物品,使其头部向下倾斜,下巴抬高。
5宝宝若有脉搏,而没有呼吸,应稍微掰开宝宝的嘴巴,用嘴同时盖住宝宝的嘴巴和鼻子吹气。
6吹完气后,再用中指、无名指按压宝宝胸部(乳房中间往下一只手指宽处)三次。

提示:
    异物哽塞的居家急救法,需父母具备一定的医护知识和急救技巧。所以,父母及宝宝的家人可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学习并加以练习,才能在意外发生时,冷静而正确地进行急救。
    在进行急救时,若发现情况严重或急救无效,应立即拨打120向医护人员求助。在急救成功后,当宝宝恢复意识,父母应带宝宝前往医院做必要的检查,确认包包安然无恙。
转播到腾讯微博 收藏0
我要瘦要瘦要

幼大班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宝宝生日
2007-06-13 
不粗奥
改造成功

幼小班

Rank: 2Rank: 2

宝宝生日
2007-04-04 
进来学习一下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宝宝生日
2011-04-28 
学习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宝宝异物哽塞的居家急救法
快速回复

每日推荐 关闭


郑州妈妈网官方微信号开通,快来扫一扫加关注啦!抛截图还有妈豆奖励哦! ...

郑州妈妈网官方微信号正式开通,现已加入微信公众平台,美妈们快来扫一扫添加关注啦,小编每天精心选择4条热点事件或妈网热门活动进行推送哦! 美妈们可直接通过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行添加;或点添加好友,输入“zzmamanet”查找添加。 添加关注后,别忘了截图并在本帖回复中抛出,可以获得100妈豆的奖励呢!


查看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8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