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数: 1 | 浏览数: 591 |倒序浏览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宝宝生日
2004-10-3 
1#
发表于 2011-12-19 11:16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一碰到气温变化,了个空气来袭,各医院就开始人满为患。大医院之所以有这种现象,原因在于超负荷运转,专家一号难求,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一种“大医院病”在作怪。很多人患上个感冒头痛的小病,就喜欢往大医院挤,只挂专家号。

针对这个问题,北京方面宣布:6月1日起,21家北京市属三级医院将全部取消点名挂号,推行专家层级接诊,患者就诊挂号时,只能选择科室和医生职称。针对此,《新京报》社论指出,这样的做法有些粗放。更好的选择是把初诊和筛选的程序下放到社区医院,不经初诊医生转诊的病人(急重症除外)一律不能直接到三级医院挂专家号,逐步建立起病人选社区医生,社区医生选高级医生的机制。

此语一处,深圳,上海也表示确实得改,不过网友可不这么认为,以为网友就发表评论说:这种做法看似公平,但其实一点不实际,假如一个老病号这一个大夫已经看了一年多了,大夫对这个老病号的病情已经了如指掌,再换新大夫势必要重新了解这个病人的情况呀,耽误病情。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值得商榷。

凤凰网则直接转载了新京报的文章,标题是“大医院取消点名挂号有些粗放”。

文内称 :

同一家医院、同等职称医生之间的水平差距,常常很悬殊,患者不能依据自己的了解,选择相对“靠谱”的医生,这样的就医前景,有些不大“靠谱”。

这样的就诊制度缺乏一个修正机制。假如患者第一次就诊遇见了“心仪”的医生,倒是比较幸运,他可以通过复诊机制来和医生“从一而终”。可是,假如患者非常不幸,他初诊遇见的医生水平不济,或者专业不对口,那么他一定不愿意再找这位医生复诊,但是,如果他不能点名挂号,那就意味着,这名患者还会再次遇见那位水平不济的医生。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如今病人挂号选医生的制度虽然有很多问题,但在目前的环境中,多少对医生有一些督促作用,医生因为水平和口碑的不同,就诊病人的数量多少会有一些差距,如此,多少可以体现出一些价值的不同。如果同职称的医生来了个“大锅烩”,岂不正好为“庸医”的生存提供了便利?

话虽如此,但事实也证明,大医院之所以人满为患,超负荷运转,专家一号难求,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一种“大医院病”在作怪。很多人患上个感冒头痛的小病,明明是普通门诊就足以应付,甚至不用去医院自己去药店卖点快克、板蓝根等就可以了,还是喜欢往大医院挤,只挂专家号。多位医疗专家曾经就表示过,过半以上的患者实根本不需要挂专家号。这同时也意味着,那么多的专家号就这样被白白浪费掉了。

因为,大多数常见疾病,人体其实都有自愈的功能。即使不能自愈,大多数普通医院的医生就可以处理得很好,根本不需要出动专家。但现在,这样的病例却在大量占用珍贵的专家资源。大多数常见疾病,比如在感冒、胃肠炎、皮肤过敏、支气管炎等疾病上,医生们误诊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本来,医疗专家们主要的精力与时间应该放在解决那些复杂病例,或者危急重症患者上。但现在,他们却得疲于应付这些普通病例,难以发挥他们原本应该释放的功能与作用。

表面看起来,似乎只是这些患者多浪费了一些时间和金钱。但实际上远不仅如此。因为那些真正生重病或者疑难病症的人,就很可能因为这种占用,失去了及时就医的机会,产生由之而来的医疗风险。轻则是排不上队,改日再来排,导致很多人病情被延误;重则,某些人甚至可能被排队拖延死,这样也委实可惜。媒体就报道过类似的新闻。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看来要想医院,专家门诊真正的服务于民,还得下一番功夫。
转播到腾讯微博 收藏0

Rank: 2Rank: 2

宝宝生日
2010-02-19 
等试过的人解答!!!!!!


















123怀孕网123huagzmama.com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寒冬来临,医院取消点名挂号,福?祸?
快速回复

每日推荐 关闭


郑州妈妈网官方微信号开通,快来扫一扫加关注啦!抛截图还有妈豆奖励哦! ...

郑州妈妈网官方微信号正式开通,现已加入微信公众平台,美妈们快来扫一扫添加关注啦,小编每天精心选择4条热点事件或妈网热门活动进行推送哦! 美妈们可直接通过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行添加;或点添加好友,输入“zzmamanet”查找添加。 添加关注后,别忘了截图并在本帖回复中抛出,可以获得100妈豆的奖励呢!


查看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8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