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数: 1 | 浏览数: 490 |倒序浏览
泉泉爱妈妈

幼大班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宝宝生日
2007-02-01 
1#
发表于 2011-3-12 22:06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一、孕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从确认怀孕到10月怀胎生子以及抚养宝宝的过程中,不少准妈妈会经历不同程度的情绪波动,时而愉快兴奋,时而烦躁易怒、紧张焦虑、甚至恐惧不安。
  长时间和一定程度的不良情绪会影响胎儿的躯体和脑神经系统的发育,与胎儿发育迟缓、畸形、早产、流产、低体重以及其它一些合并症的发生有关。如果准妈妈经常发怒、恐惧、焦虑,您的婴儿还会出现情绪障碍,甚至感到被拒绝。因此,孕产期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二、孕早、中期的心理反应
  确认怀孕的消息,准妈妈可能会有以下几种反应。
  喜出望外:“我终于有了”这种心情多是盼子心切,努力了多年。
  愉悦幸福:“我要成为最好的母亲”你也许是新婚不久,还沉浸在幸福的甜蜜中,现在倍感幸福。
  平静自然:“女人怀孕天经地义”计划之中的怀孕,顺其自然怀着一颗平常心。
  不知所措:“我怎么会怀孕”“工作怎么办”“要这个孩子吗?”
  紧张恐惧:“怀孕会变丑”“生孩子很痛苦”--放松些。
  即便一开始高兴,喜悦过后也常接踵而来种种担忧。比如:初次妊娠者对妊娠反应的顾虑,有过流产历史的孕妈妈对能否保胎的顾虑,担心原有疾病或正患病对胎儿有影响,担心性生活受影响,担心妊娠反应影响工作、学习等。
  三、孕早、中期的心理调适
  并非所有遇到压力/应激事件的准妈妈都会出现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处理。不要估计找人帮助,该求助时就求助,因为这是非常时期,以下就是调整心理的几点建议:
  心情适宜:
  高兴、得意,但不娇气、不发脾气;依恋,而不依赖。
  态度自然:放松,而不懒散。
  专业咨询:积极了解有关妊娠的科学知识,解除顾虑,消除误解,找心理医生倾诉内心的焦虑,寻求帮助。不要偏听偏信,相信迷信。
  生活节制:适度活动,营养膳食,作息规律,睡眠充分,做点家务。戒除陋习,远离烟酒和毒品。
  装扮自己:不要因为体态变形而忽视打扮。漂亮的装扮会带来好心情,也会给丈夫好的感觉。
  装点居室:房间不在大小,但要布置得更温馨、更童趣。比如,挂张可爱的儿童图片,摆个可爱的小玩具。
  适当工作:适当的工作对您和胎儿都有益,低强度的压力对胎儿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但如果工作中感到身体疲劳、精神紧张则应尽量休息,减轻工作。
  家庭和睦:丈夫应该经常抽空陪妻子散步、聊天或一起想像未来的孩子等。准妈妈也不要因自己特殊而忽视对丈夫和家人的关心,否则产后一旦家庭重心转移则变得很失落 .如果缺乏亲人的关心,应主动寻求朋友、同事的帮助,解决心理困惑。
  放松有益:散步、冥想、深呼吸、按摩、浏览内容轻松的书籍,听轻音乐、看喜剧片等。注意看电视等时间不要太长,避免看内容紧张、恐怖、悲剧色彩重的书或影视节目。
  与胎儿建立丰富联系:多与胎儿对话,给胎儿讲故事,听儿童音乐,轻轻抚摩肚皮。多想像胎儿在自己温暖的宫殿中(子宫)快乐地嬉戏。常对宝宝说话:“我看见你在蹬腿了”“你在挥舞你的小拳头吗?”“我现在在给你讲故事”胎儿安静的时候,也可以相像胎儿闭着眼睛在睡觉,样子很可爱。
转播到腾讯微博 收藏0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宝宝生日
 
怎么楼主发了这么多信息帖,给点感想心得更好啊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孕中期的心理反应
快速回复

每日推荐 关闭


郑州妈妈网官方微信号开通,快来扫一扫加关注啦!抛截图还有妈豆奖励哦! ...

郑州妈妈网官方微信号正式开通,现已加入微信公众平台,美妈们快来扫一扫添加关注啦,小编每天精心选择4条热点事件或妈网热门活动进行推送哦! 美妈们可直接通过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行添加;或点添加好友,输入“zzmamanet”查找添加。 添加关注后,别忘了截图并在本帖回复中抛出,可以获得100妈豆的奖励呢!


查看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8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