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早期表现出来的观察能力,是孩子对外部世界的自然感知,但是如果这种能力没有得到及时的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就会逐渐消失。因此,孩子能否锻炼出一双“火眼金睛”,成为一个具有敏锐观察能力的人,需要妈妈从小开发和培养。
建议一
培养孩子对观察的兴趣
培养浓厚的观察兴趣,是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前提。每个人由于观察敏锐性的差异,在同一件事物的观察上,会表现出不同的兴趣,注意到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特点。
有的孩子对花花草草很有兴趣。妈妈可以引导孩子观察植物从播种、发芽到发育、成熟的生长过程,并做下观察日记。这样不仅极大地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兴趣和持久的观察力,也提高了他们描述事物发展全过程的表达能力。
让孩子对周围的一草一木,人们的一颦一笑都产生兴趣,时间久了,孩子观察的兴趣和习惯就养成了。
建议二
教会孩子有目的地观察
会有目的地观察,孩子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并获得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体验。如果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对事物熟视无睹,孩子的观察力也得不到锻炼。
任任的妈妈经常在星期天带任任去公园玩。每次出门前,妈妈就告诉她:你要注意观察公园里有些什么景物、人物,越细致越好,回来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到日记里。于是,每次到了公园里,任任都非常注意观察花、鸟、草、虫等。
任任本来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妈妈很好地利用了任任的这一天性,经常带她到大自然中去,让她在尽情玩耍之中,观察万物的悄然变化,去看春天的绿芽,夏日的鲜花,秋季的果实,寒冬的落叶,去听蝉鸣鸟唱,这些都引起任任的兴趣和思考。
妈妈要指导孩子在进行观察前,就要做好观察计划,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按部就班,系统进行。观察计划可以写成书面的,也可以记在脑子里。
建议三
让孩子见多识广
观察力的高低,与孩子视野是否开阔有关。孤陋寡闻的孩子,缺少实践的机会,观察力必然受到影响。看到同样一种现象,有的孩子能说出许多,有的孩子却说不上几句,这与孩子知识的积累有关。
可以说,知识与经验来源于观察,而知识与经验的丰富与提高,又会促进孩子观察力的发展。所以,妈妈要让孩子见多识广,让孩子在观察的基础上积累知识,又反过来让知识指导观察。
建议四
教会孩子良好的观察方法
观察方法有很多,但基本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局部到整体或由整体到局部、由明显特征到隐蔽特征的观察原则。妈妈要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教孩子学会一些具体的观察方法。
静静对“马”“田”等字比较熟悉和敏感。在一次认字时,妈妈将“妈”和“马”放在一起时,静静就兴奋地叫起来:“妈妈,我看到‘马’了!妈妈是女的,所以加个‘女’字。”后来看到“申”字时,她又说:“把上面下面的小竖去掉,就是我的姓‘田’字了!”
妈妈要帮助孩子掌握最适合自己的观察方法,如对比观察法、动静观察法等。正确的方法会让孩子取得不凡的观察效果,从而增强孩子观察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