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数: 6 | 浏览数: 734 |倒序浏览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宝宝生日
2012-07-30 
1#
发表于 2012-6-28 16:04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我的预产期在8月5号,正是最热的时候,我一直在关注怎样坐月子!我从郑玉巧的书中看到了,现给大家分享一下!方便和我同预产期的美妈们一起学习!如果你有更好的,可以留言给我!咱们都要会坐月子,坐好月子!加油,美妈们!以下是我从书中看到了!

1.屋室通风:通风时要避免穿堂风或凉风直接吹到产妇和婴儿。不要让电风扇或空调的冷风直接吹到母子身上。室内的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差不要大于7度。
2如果给孩子睡凉席,上面最好铺一层布单。不要使用一“蜡烛包”包裹孩子,不要盖棉被或太厚的东西!
3.注意保护皮肤:新生儿容易出痱子,要保持皮肤清洁,每天用温水洗浴1-2次,尿布要勤换,大便后要用清水洗再涂些护臂软膏,避免尿布疹。
4注意喂养卫生:母乳是最好的食品, 可避免胃肠道疾病。要补充足够的水分。若是人工喂养,一定要现吃现配。餐具要每天用水煮沸,奶瓶中不要有剩水剩奶,喝不了一定要倒掉,洗净奶瓶,干燥保存。
5预防产褥热,产褥中暑:室内通风,产妇不要穿 得太多,顺产后三天就可冲热水澡,但时间要短,不要泡澡或洗盆浴。剖腹产后一两周可冲热水澡,最好让亲人协助冲洗,时间也要短,一般不要超过十分钟,洗澡时不要开门窗,也不要开通风机,洗完后要用毛巾裹严,不要受凉,待干后再开窗。不要有对流风,洗澡后略感身体微微有汗最好!
6:注意外阴清洁:产褥热,产褥中暑可危及产妇的生命,一定要屏除旧的风俗习惯,不要“捂月子”要补充足够的水分,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营养!

转播到腾讯微博 收藏0

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Rank: 18

宝宝生日
 
产褥热是什么?看着后果还是很严重的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宝宝生日
2012-07-30 
本帖最后由 冰逸97 于 2012-6-28 19:11 编辑

回复 乐乐@zzh 的帖子

这是产褥热的讯号:
发热:产妇发热时,不要简单地认为是受凉感冒,首先要想到产褥感染的可能
出汗过多:如果产妇出汗突然过多,感到不适,也要想到产褥热的可能。
恶露异常改变时,
小腹,阴道,骶尾部出现疼痛

齐齐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宝宝生日
2012-07-17 
看来是做功课呢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宝宝生日
2012-07-30 
回复 sky齐齐 的帖子

嗯 嗯, 当妈的各种心情啊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宝宝生日
2012-07-30 
如果室内装了空调的话,最好保持在25度左右,晚上跟早上要把空调关闭,通风对流1-2个小时左右。
乳房在哺乳前先清洁,以及热敷,把各个经脉都理通畅了,才不会有乳腺炎而且也能保证乳汁顺畅排出。如果涨奶了,很疼,就不能用热敷了,需要冰敷。哺乳完之后,用乳汁的残留涂在乳头以及乳晕周围,防止乳头皲裂的最好方法。
产妇最好睡硬一点的床,预防脊椎病以及腰酸背痛。
广东这边的月子,是孕妇最好用姜烧开水(或者用艾叶)洗澡洗头,洗完后尽快擦干,用热风把头发吹干,不受到风就好,产后妈妈的身体会不断排汗,所以要穿长袖棉质的衣裤,预防吹到风,棉质衣服还可以吸汗,如果湿透了,要及时更换。(在月子里多准备几套)呵呵,同龄圈的朋友给推的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最热的夏季如何坐月子?
快速回复

每日推荐 关闭


郑州妈妈网官方微信号开通,快来扫一扫加关注啦!抛截图还有妈豆奖励哦! ...

郑州妈妈网官方微信号正式开通,现已加入微信公众平台,美妈们快来扫一扫添加关注啦,小编每天精心选择4条热点事件或妈网热门活动进行推送哦! 美妈们可直接通过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行添加;或点添加好友,输入“zzmamanet”查找添加。 添加关注后,别忘了截图并在本帖回复中抛出,可以获得100妈豆的奖励呢!


查看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8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