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数: 6 | 浏览数: 821 |倒序浏览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宝宝生日
2011-01-12 
1#
发表于 2012-10-30 09:53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1、在成千上万个家庭中反复上演的一幕戏剧

  晚上,妈妈觉得自己的头越来越沉,经过辛苦的一天,她实在太累了。但此时还有一件更辛苦的事情等着她做:得让4岁的崎崎赶快洗澡睡觉。但每一次,这件事都不那么顺利。  这不,今天,崎崎正坐在地板上玩着他的玩具,他一点都不想去睡觉。妈妈看了看表说:“崎崎,快9点了(妈妈习惯性地多说了30分钟),你该洗澡睡觉了。”

  “不嘛!我不想睡觉!我还要玩。”崎崎嘟囔了一句,头也没抬,继续玩。此时,他俩都清楚,按照惯例,这件事并不需要立刻响应。妈妈没有迫使崎崎立刻行动的意思,她只是希望开始这个过程。而崎崎知道,每次让他上床都得花去他烦恼的妈妈半个多小时的时间。

  大约过了10分钟,妈妈又开口了:“崎崎,越来越晚了,你明天还要上幼儿园,快把玩具收拾好,洗澡去!”但她仍然没有指望崎崎服从命令,并且崎崎也知道这一点,妈妈的真实意思是:“我们的时间又少了一些,崎崎。”

  崎崎拖拖拉拉地四处晃悠,随意地收拾着一两个玩具盒子以示听到了妈妈的话,然后,他又坐下来玩上几分钟。

  又过去了大约10分钟,妈妈再一次发出命令,这回她有些愤怒,威胁道:“你怎么还在玩?我警告你,再不收拾好,赶快去洗澡,我就对你不客气了。”崎崎懂得,这次是真正的命令,他必须尽快收拾好玩具。

  他这样做了,然后磨磨蹭蹭地走向洗澡间。通常,这时候,如果母亲很快地走过来催促他,他就会马上开始洗澡。但是,如果妈妈忽然因为什么事转移了注意力,比如电话铃声奇迹般地响起来,崎崎就又可以捡到几分钟的自由了。  

  在紧张、辛苦、匆匆忙忙的一天之后,这样的情节就像一幕戏剧,会在成千上万个家庭中反复上演。

  你是不是觉得,妈妈和崎崎都像是老练的演员,他们已经纯熟于戏剧的情节,并且认真忠实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事情正是如此,整个场景像是事先安排好的、计算机程序化般的、按照剧本上演的。事实上,每一天,每当妈妈想让崎崎做他不喜欢做的事情时,都要经过这些从假生气逐渐升级到真生气的步骤,以平静开始、以沉着的脸色相威胁结束。崎崎已经很明白,在妈妈达到爆发点之前,他都用不着行动。

  难道这样的游戏不够愚蠢吗?妈妈的力量只有那些空洞的威胁,她不仅令自己一直处于烦恼的状态,并且还破坏了和孩子之间的积极关系。除非自己最终达到了真正的愤怒状态,她永远也别指望能让孩子立即响应。
转播到腾讯微博 收藏0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宝宝生日
2011-01-12 
2、 父母的指令不明确,导致孩子对规则的蔑视。  

妈妈对蒙蒙说过,“早上的时间非常紧张,你必须要按时起床,按时吃早饭,只有这样爸爸妈妈才能准时上班,你才能准时到幼儿园。如果你不按时起床,我会认为你是放弃你的早餐,你要为你的行为负责。”

  有一天,蒙蒙起床太晚,超过了规定的时间。当他来到餐桌前时,发现妈妈早已收拾好了桌子,也把他的早餐收走了。

  蒙蒙看着妈妈,想发脾气,“妈妈,我饿了。”

  “对不起,蒙蒙,我也想把牛奶和面包留在桌子上,但是,我们有约在先,我不能随意破坏它。我想你也不想破坏它。你饿了却吃不到面包,这只能怪你自己。”

  早餐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应该知道,规矩就是规矩,双方约定好的,是必须遵守的。

  美国有个公益广告,告诉父母如何防止孩子抽烟或接触毒品。  

  广告中,一位母亲告诫儿子:你现在该做作业了,不能看电视!同时她拿走了;你现在不能玩电子游戏!同时她关掉了游戏机,等等一连串的类似场景。每一次,母亲都严格地维护了规则。最后,当这个孩子和一群孩子在一起有人给他一根烟时,他坚决地摇头:不!我不喜欢抽烟。这时画外音响起:说一不二,孩子会听从。

  这则广告告诉家长,制定规则,并严格执行规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谨记 当你平和地要求孩子服从却被孩子置之不理时,你要用行动,而不是空洞的威胁,去获得期望的行为。

  很多方法都可以获得想要的反应,其中一类是“否定性强化”,而另一类则是给孩子们一些奖励或叫“积极强化”。你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酌情而定。

  父母必须懂得影响孩子最成功的手段就是掌握那些对孩子来说很重要的东西。絮叨的讨论和空洞的威胁只能对孩子产生很小的作用,甚至一点作用也没有。这个结论已在无数家庭中得到验证。在那些家庭中孩子会把一个家长推到忍耐极限的边缘,而在另一个面前却像甜蜜的小天使。一位妈妈抱怨道:“瑞克十分在乎他的爸爸,但是一点儿也不理会我的话。”其实瑞克并不傻!不难想象,瑞克的爸爸肯定是个讲原则的人。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宝宝生日
2011-01-12 
3、如何区分“故意挑衅”与“失手”

  在严厉回击之前,父母首先必须清楚,孩子做出的某种令人不快的行为是否真是对他们的权威地位、对他们作为父母的领导地位的直接“挑衅”。

  美国有个医药发明家,小时候很喜欢喝牛奶。有一次,他决定自己去拿牛奶。可是,当他打开冰箱,用右手去拿大罐牛奶时,却没有拿稳,手一松,整罐牛奶打翻在地上。当时,这个小孩子吓呆了,缩在墙角。因为牛奶淌满整个厨房的地面,他想妈妈一定会惩罚他。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妈妈走过来看到了一地的牛奶,却说:“哇,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壮观的牛奶海洋,好漂亮!”孩子听妈妈这么一说,顿时就不害怕了。接着,妈妈又说:“你好厉害哦,妈咪长这么大,都没有看过这么漂亮的牛奶海洋。你愿不愿意和妈妈一起把牛奶打扫干净?”后来,妈妈拿着拖把、扫帚,和孩子一起把厨房打扫了一遍,整个厨房反而因此变得干净无比。这时,妈妈又把儿子先前打翻的大牛奶罐,装满了水,放进冰箱,然后再教他,怎么拿才不会把罐子打翻?——必须用双手一起拿,罐子才不会松掉,才不会打翻在地上。

  这个孩子把事情做砸了,结果虽然令人不快,但却根本不是那种“故意挑衅”行为。孩子打翻了牛奶罐并非出于“故意对抗”,所以他绝对不应受到父母严厉的回击。

  因为孩子“失手”而引起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孩子不应该受到责罚,这是父母必须懂得的道理。

  但是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做得不如这位母亲做得好。一些在工作中已经精疲力竭,回家后又要做饭洗碗、照料家庭的父母,看到一地的牛奶,很可能会怒气冲天,大声斥责:“你怎么那么笨,连牛奶都不会拿?”如果孩子嘟着嘴,有所不满,一个巴掌很可能就会落到他的头上。

  你的孩子是不是也经常喜欢自己打开冰箱拿饮料喝?如果有一天,他不小心把牛奶打翻了,溢流满地,你会如何处理呢?

  教育孩子真是一个同时考验父母爱心和理性思维的难题。孩子因无知、好奇而做出的“善意”举动,即使造成了父母难以接受的“恶果”,父母也应理智地承担。相反,对那些即使没有引起任何恶果的“故意挑衅”行为,也应立即给予回击,这个时候不是可以表示爱心的时候。

  你在地上画了一条线,孩子故意用他瘦瘦的小脚趾粗野地伸过那条线。谁会赢得胜利呢?谁最有勇气呢?在这里谁掌握权力?如果你不能明确无误地对任性的孩子回答这些问题,他们就会经常突然挑起其他“战斗”,故意一遍又一遍提出这些问题。如果父母在孩子挑衅的时候不能掌握局势,不能赢得孩子的尊敬,他们就为自己和孩子都埋下了可能伤心一生的种子。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来对号入座吧!--看看你和孩子之间是不是这样子? ...
快速回复

每日推荐 关闭


郑州妈妈网官方微信号开通,快来扫一扫加关注啦!抛截图还有妈豆奖励哦! ...

郑州妈妈网官方微信号正式开通,现已加入微信公众平台,美妈们快来扫一扫添加关注啦,小编每天精心选择4条热点事件或妈网热门活动进行推送哦! 美妈们可直接通过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行添加;或点添加好友,输入“zzmamanet”查找添加。 添加关注后,别忘了截图并在本帖回复中抛出,可以获得100妈豆的奖励呢!


查看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8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