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5-8-18
- 阅读权限
- 31
- 积分
- 1712
- 精华
- 0
   
- 宝宝生日
- 2012-8-15
|
最近,我们接触了一个刚从国内来新西兰不久的孩子,孩子虽然只有区区的11岁,但是在其言谈话语中留露出很多对中国现状的不满,例如:污染问题、食品问题、素质问题等等。在他的眼里中国简直是一无是处,没有什么优点而言,一谈到新西兰,他却认为这边什么都好,中国简直是无可救药了。听完以后,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些想法大部分都是受父母的影响。
在海外这种将中国说的一无是处的人大有人在,作为成年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这点无可厚非,但是,如果用自己的这种片面的观点影响孩子幼小的世界观,就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 自信心。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受父母影响,对自己的祖籍国的认识大部分都是:污染、假冒伪劣、不安全食品等,那么他还会为自己的来源地感到骄傲吗?还会为自己的民族感到自豪吗?这种对国家和民族自信心的缺失,一定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其个人的自信心,其程度也会因人而异。
2) 自我认同。
这一点特别体现在海外长大的孩子身上,当他们从小接受西方的教育,受着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再加上本身西方舆论工具对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偏负面宣传,如果自己家庭再完全否定自己的祖籍国,那这个孩子长大后也会或多或少地对自己究竟是谁感到困惑,有的甚至对应不应该称自己为华人感到怀疑。
3) 乐观。
父母一味地强调中国现今这种负面的社会现象,也在教孩子认识事物的一个方式,即只关注事物阴暗面,没有注意到任何事物还有其好的一面,一个人如果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一件事物的阴暗面时,特别是当他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是谈不上乐观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