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数: 0 | 浏览数: 647 |正序浏览

Rank: 2Rank: 2

宝宝生日
0000-00-00 
1#
发表于 2015-9-10 11:32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一)房间朝向

  新生儿的房间最好朝南,这种房间日照好,阳光充足,比较暖和,较容易达到新生儿居室的温度要求。当新生儿不能抱到外边晒太阳时,朝南的房间隔着玻璃或者打开窗户,让阳光照射进来就可以晒太阳了。

  (二)室温

  新生儿生活的房间应保持中性温度环境,室温保持在22~24℃。这样的温度比较适合新生儿,不会因为寒冷而消耗过多能量,或者引起体温不升、**肿症等严重疾病。当然,室温过高也会引起婴儿体温升高,导致脱水热,甚至出现惊厥等严重并发症;为维持室温,应注意房间通风,但要注意不能让穿堂风直吹孩子。夏季室外温度高达37~38℃时,可以开空调把室温控制在28~30℃,。这样,室内外温差不超过10℃。空调不必24小时连续开机,一般白天间隔几次即可。要根据具体情况调节,也可以用湿布拖地达到辅助效果。

  (三)湿度

  新生儿生活的房间湿度应保持在50~60%。冬季室内干燥时,可以用湿拖把拖地,每日两次,这样既可以除尘,又能加大水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让水分迅速蒸发,可以有效增加室内空气湿度。还可以在屋内放盆水,或者在暖气上搭块湿毛巾。在卧室、客厅使用加湿器,也可以迅速起到增加空气湿度的作用。

  (四)光照

  室内的光照最好可以调节,当孩子睡眠时,光线应适当调暗些。对婴儿来说开灯睡眠尤其不好,任何人工光源都会产生一种很微妙的光压力,这种压力若长期存在,会使婴儿表现的躁动不安、情绪不宁,影响睡眠质量。同时,让婴儿在灯光下睡眠会使宝宝的睡眠时间减短,尤其是深睡眠减少,而变的容易惊醒,造成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影响宝宝的健康发育;长期在灯光下睡眠,宝宝的眼球长期暴露于灯光下,光线对眼睛的刺激会持续不断,眼球和睫状肌便不能得到充分休息,极易造成婴儿视网膜的损害,影响视力的正常发育;所以宝宝出生后妈妈要开始培养关灯睡觉的良好习惯。除了喂奶、换尿布需要开灯以外,不要宝宝一哭就马上开灯,如果宝宝害怕黑暗,妈妈可以用温暖的怀抱安抚宝宝,并在远离睡眠的地方开一盏小灯,等宝宝睡着后再关掉。

  (五)婴儿床

  需要为宝宝提供一个独立生活的小场所,最好是妈妈看得见的地方,便于照料。新生儿的小床有很多具体要求,比如首先要结实、安全;其次要有围栏围绕四周,围栏间距要符合国家标准,让宝宝的拳头可以伸出,但头绝对不能伸出;床垫不可过于松软,栅栏要比床垫高出50cm,为避免风直吹孩子头部,可以在床头侧摆放大毛巾挡风;床栏上,在孩子容易看到的地方挂些颜色鲜艳的玩具,可以在孩子醒来时逗他玩。

  (六)安全

  1,噪音

  过大的声音对宝宝来说无异于恶性刺激。美国环境健康儿童委员会建议:新生儿生活的环境噪声水平应保持在≦45dB水平。因此环境嘈杂或者隔壁在装修不都不适合新生儿居住,家长应该提前考虑到这个问题。

  2,环境

  新居在入住前应请专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各项指标合格了才可以入住;一些油漆、大型板材、大理石等会含有超标的甲醛、苯、氨、放射性氡等,新买的家具也要注意这一点,至少放置一年半载,待新居没有“气味”才可谓安全。另外,家里有人抽烟也是极其不好的;新生儿居室内不宜铺地毯,地毯容易藏污纳垢,一些螨虫、灰尘等不但会致敏,还会致病,成为孩子哮喘的根源。一些鲜花也可能引起宝宝过敏,最好不要摆放在宝宝睡眠的室内。

转播到腾讯微博 收藏0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如何安置新生儿的生活环境
快速回复

每日推荐 关闭


郑州妈妈网官方微信号开通,快来扫一扫加关注啦!抛截图还有妈豆奖励哦! ...

郑州妈妈网官方微信号正式开通,现已加入微信公众平台,美妈们快来扫一扫添加关注啦,小编每天精心选择4条热点事件或妈网热门活动进行推送哦! 美妈们可直接通过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行添加;或点添加好友,输入“zzmamanet”查找添加。 添加关注后,别忘了截图并在本帖回复中抛出,可以获得100妈豆的奖励呢!


查看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8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