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管理学的角度而言,人都是经济体,不论职位的高低,都会被社会的某种利益所驱动,利益驱动中又可分为二个层面,一是物质利益,二是精神利益。当人所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时,内心所需求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人们常说,知足者常乐,但往往人们对知足的理解却千差万别,很难做到让自己能够知足、满足。在职场中为什么许多职业经理人感到无比的辛苦与疲惫,就是因为对金钱的欲望太大,原本在一个公司很稳定,却在利益面前挡不住金钱的诱惑,放弃了稳定的公司投入充满陷阱的阵营之中。虽然跳槽是很多职业经理人的加薪工具,但同时也是影响职业经理人的百病之源。
【案例】
王总系某生物制药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在该公司工作了五年时间,最近因为公司年度薪酬调整,他对公司的调整幅度不太满意,同时又与公司老板最近相处的不是很愉快,所以想借此看看公司外部发展的机会。当天晚上,他就在全职招聘网上填写了自己最新履历,一个多星期后,他接到某猎头公司的电话说有一家大型集团公司在招聘一名集团人力资源总监的岗位,问他是否有兴趣可以沟通一下并参加后续的的面试,薪酬是现在公司标准的3倍多。王总一听非常开心,很快就回复了猎头,同意去面谈。经过三轮面试的艰苦奋战,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无论是薪酬标准还是岗位本身的诱惑力都很大,王总很快就答应该公司的邀请并接收录用通知。一个月后,王总与现在的生物制药公司办理了离职手续,前往新的公司入职。然而,工作不到半年,王总又开始了新的跳槽想法,原因是他感觉现在的公司与他当初了解的情况差异很大,在新公司里开展工作也十分艰难,企业文化更是让他无法接收受。
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不难发现很多经理人常常在跳槽,不跳槽还好,一跳槽把自己弄得更糟糕,职业发展更是无从规划。笔者通过大量案例的分析与总结,对跳槽背后的隐患分析如下:
眼高手低,职业很难成事
被高薪挖走的职业经理人通常会犯一个毛病,总认为自己的价值很高,市场认可度很强,其实未必如此。猎头也只是一个特殊的招聘渠道而已,所不同的是定向招聘、精准招聘,相对普通的招聘要求会高一点,并不能说明猎头招来的全是人才与精英。
高薪跳槽到一个企业后,部分职业经理人就开始了排兵布阵,事事都要一个人来专门负责,给自己也配一个或多个助理秘书。其实,企业不仅需要能够做战略规划的人,同时更需要通过把有效的规划转变为企业能够落地执行的方案与行动。众多经理人空降后,通常会套用之前的公司经验,比如:制度、流程、管理风格,但往往结果都以失败告终。原因何在?根源取决于企业的不同性质、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拥有不同的学历层次以及不同的公司创业起家背景等等。
作为职业经理人应该正确理解什么是企业的人力资源,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首先,企业需要有创新能力的人,但同时也非常注重遵守型的人。如果一个企业人人都想创新,却没有人愿意遵守之前的规定与要求,那企业将会很快步入非常危险时期。那“力”又是什么呢?就是经理人的智慧能力与作用力,一个经理人光有能力是不够的,处理问题还需要一定的智慧。当一个人的能力与公司的岗位产生作用与吻合的时候,方可称上是一种企业良性资源。
作为空降兵必须学会眼低手高,切不可眼高手低,不要盲目从一个面去解决问题,可以从一个点或多个点慢慢地渗入,滴水穿石也许就是这个管理与做人的道理。
频繁跳槽,缺失企业信任
一个经理人到一个企业如果想有所发展,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除有一些特别的情况除外,比如公司搬迁、注销、组织结构发生大的变化、双方履行的承诺违背等等。刚进公司的第一年,是自己的团队相互认识与磨合的时间。跳槽到一个新的公司,很多经理人并不是“死”在其他部门的员工指责与抨击中,而是往往牺牲在自己的部门团队中,为何如此?原因一,团队员工不配合工作顺利开展;原因二,团队员工在没有经过双方长期的磨合与了解中缺乏信任感;原因三,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给团队带来价值,员工产生失望;原因四,团队里出现了给老总汇报添油加醋的人,所以往往倒在自己的阵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