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我家宝贝从断奶后,每晚临睡前喜欢咬人怎么办呢?如果不让她咬,她会很焦急很焦急的,只有咬人后才会睡着。每次看到她那么着急,心里很是心疼和难受,作为妈妈我该怎么办呢? 答: 首先作为家长我们要分析孩子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 1、孩子缺乏安全感:孩子断奶后由于孩子失去了安全感,这样的改变让孩子情绪受到影响,导致用咬人的方式来表现。安全感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基础。家长应该充分注意到安全感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从自己平时和孩子相处的点滴行为做起,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的、支持的、安全的心理氛围。没有了和妈妈的亲近方式,孩子就会用这样方式来表达自己。 2、多数孩子断奶的时期基本都在一岁到两岁之间,因为孩子语言发育尚不够完善,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需要,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情绪焦急就产生了无故咬人。一到一岁半的孩子,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对客观事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语言也有了一些理解,开始用言语与人交往。但对语气的理解还非常肤浅,更多地是按别人的表情领会,能说出的词,常常是单音重叠,如“笛笛”、“汪汪”、“喵喵”,且常用一个词代表整个句子,如我肚子饿了,幼儿就指着肚子告诉妈妈:“肚肚”、“饭饭”等等。这时期孩子不能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大人也不能完全明白孩子的要求,孩子想要什么又说不清楚,心中焦急,便朝身边的人咬去,这实际上是孩子发脾气的一种表现。面对孩子的咬人,不必惊慌,要时时细心观察,弄清楚孩子需要什么,满足他合理的要求。 从心理学角度认识,一岁左右的孩子啃甲、吮指甚至咬人等,其实是孩子正处于心理发育的肛口期,口咬会使孩子产生快感,获得心理满足。 此外,孩子咬人很少是攻击行为,对此应正确引导,淡化其啃、咬等行为(如:家长切及强调此行为,),用新的兴奋点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即正确使用行为疗法(如:让孩子白天的活动量增加,)。任何指责只能强化强化错误,适得其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