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数: 4 | 浏览数: 1695 |倒序浏览
不爱染

幼大班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宝宝生日
2008-06-04 
1#
发表于 2011-5-28 16:12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一、葡萄汁

[ 原料] 新鲜葡萄若干。
[ 制法] 将葡萄洗净凉干,用于净纱布绞挤其汁。 每次服10毫升,1日3次。
[ 特点] 此汁甜鲜、小儿喜食。
[ 功效] 葡萄味甘,微酸,性平,能补肝肾,益气血,鲜者还可生津液。 主要成分为葡萄糖、果糖、蔗糖、木糖、酒石酸、苹果酸、蛋 白质、多种氨基酸,胡萝卜素、钙、钾、磷、铁及维生素B1、 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维生素P等。葡萄汁可治疗发 育迟缓并厌食者。此症状的患儿比同龄明显瘦小,面色萎黄、 头发稀少。 此汁饮用要求不严格,但要长期服用,方能收效。
二、梨粥

[ 原料] 鲜梨3个,粳米100克。
[ 制法] (1)将梨洗净,连皮切碎,去核;粳米淘洗干净。
(2)锅置火上,加水适量,放人梨块,文火煮30分钟,捞出梨块, 加入淘净的粳米,煮成稀粥。每日早晚各吃1次。
[ 特点] 此粥粘稠,有梨香味。
[ 功效] 梨味甘、微酸,有清热生津,润燥化痰之功,含有苹果酸、柠 檬酸等有机酸,并含有葡萄糖、蔗糖、果糖及维生素B1、维生 素B2、维生素B5、维生素C等。与粳米同用,有清热、生津、 养胃的功效。主治小儿胃津不足引起的厌食病,可调治烦热、 口干、舌苔少、大便燥结等症。
三、冰糖话梅

[ 原料] 乌梅60克,冰糖60克。
[ 制法] (1)将乌梅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浸泡透发,再加热煎 煮到半熟,捞出。 (2)将煮至半熟的乌梅去核,果肉切成丁,再放入原液中,加 碎冰糖,继续煎到七成熟,取汁即成。待冷,外部再蘸上 一层白糖,装瓶备用。适用于小儿胃津不足、胃纳差的厌 食症。 3岁~5岁小儿,每次吃1克,6~8岁小儿每次吃2克,9~12 岁儿童每次吃3克。均每天吃3次。
四、淮山内金粥

[ 原料] 淮山药15~20克,鸡内金9克,小米或大米150克,白糖适量。
[ 制法] (1)将山药、内金研成细未;米淘洗干净。 (2)锅置火上,放入适量清水、米、山药、内金共同煮粥。米熟 烂后,加适量白糖调味即成。 ·
[ 特点] 粥软烂,甜香爽口。
[ 功效] 鸡内金味甘平,有消积滞、健脾胃的功能。淮山药为健脾益气 的常用药。两者合用,起健脾和胃、消食导滞作用。鸡内金主 要含有胃激素、蛋白质等,有促进胃液分泌、增强胃的酸度和 消化力,为健胃消食之良药。此粥主治脾虚食积引起的厌食症。
五、西红柿汁

[ 原料] 西红柿数个。
[ 制法] 将新鲜西红柿洗净,入沸水中浸泡5分钟,取出剥去皮, 放在干净的纱布内用力绞挤,滤出汁液,即可食用。
[ 特点] 新鲜清香,酸甜适口。
[ 功效] 西红柿含多种维生素,尤其维生素C含量丰富,还含有糖 类、酸类、矿物质等,具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的功效。 每次服饮50至100毫升,日服2~3次。可治疗胃阴不足, 发热后婴幼儿厌食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收藏0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宝宝生日
null 

文昌星

做个最简单的西红柿汁
海鑫

五年级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宝宝生日
 
学习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宝宝厌食的几道菜(食)谱
快速回复

每日推荐 关闭


郑州妈妈网官方微信号开通,快来扫一扫加关注啦!抛截图还有妈豆奖励哦! ...

郑州妈妈网官方微信号正式开通,现已加入微信公众平台,美妈们快来扫一扫添加关注啦,小编每天精心选择4条热点事件或妈网热门活动进行推送哦! 美妈们可直接通过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行添加;或点添加好友,输入“zzmamanet”查找添加。 添加关注后,别忘了截图并在本帖回复中抛出,可以获得100妈豆的奖励呢!


查看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8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