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1-6-27
- 阅读权限
- 10
- 积分
- 122
- 精华
- 0
   
- 宝宝生日
- --
|
安溪乌龙茶-----简介 | 新闻来源:安溪乌龙茶-----简介 发布时间:2010-11-8 | 传统正炒铁观音{正兰花香}
正炒做法基本按传统铁观音的制作工艺,并及时下锅杀青,采青后第二天晌午7--12点炒青(杀青),所以称为正炒。正炒做法具有传统铁观音的特征,干茶砂绿色明显,因走水充分汤色黄绿、明亮、透白;汤味滑、活、厚,上等茶花果香浓郁,观音韵明显,回味甘甜,口齿留香;叶底色黄绿,有光泽,底片柔软;安溪茶农自己留着喝的也多数都是这种工艺茶。因此正炒铁观音适合有一定茶龄的茶客,也适合斗茶。铁观音茶王比赛用的就必须这种做法的铁观音。此类茶口感重。回甘强! 消青拖补铁观音
将摇好的茶青,置于空调间,静置至次日下午以后,才可以开始入锅炒青(杀青)。由于茶青静置时间长,消青时间拖延至第二日12---18点炒青,拖补拖到第二天6-10点再18点以后或者到第三天早晨炒青,因此称为拖补或拖酸,又叫拖青。 这种工艺做的好的有清爽的青香和酸香或清酸味,但基没有了铁观音的音韵。这类茶有明显的“三绿”特点:即干茶绿、汤色绿、叶底绿。有开盖夺香之势,很容易吸引刚接触观音的茶客。此类茶叶口感较轻。入口顺滑!
铁观音简介 ---属青茶类,是我国著名乌龙茶之一。安溪铁观音茶产于福建省安溪县。安溪铁观音茶历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称。据载,安溪铁观音茶起源干清雍正年间。安溪县境内多山,气候温暖,雨量充足,茶树生长茂盛,茶树品种繁多,姹紫嫣红,冠绝全国。
安溪铁观音茶,一年可采四期茶,分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外安溪的一般可以多一季冬茶)制茶品质以春.秋茶为最佳。采茶日之气候以晴天有北风天气为好,所采制茶的品质最好。因此,当地采茶多在晴天上午10时至下午3时前进行。铁观音的制作工序与一般乌龙茶的制法基本相同,但摇青转数较多,凉青时间较短。一般在傍晚前晒青,通宵摇青、凉青,次日晨完成发酵,再经炒揉烘焙,历时一昼夜。安溪铁观音制作工序分为晒青、摇青、凉青、杀青、切揉、初烘、包揉、复烘、烘干9道工序。
品质优异的安溪铁观音茶条索肥壮紧结,质重如铁,芙蓉沙绿明显,青蒂绿,红点明,甜花香高,甜醇厚鲜爽,具有独特的品味,回味香甜浓郁,冲泡7次仍有余香;汤色金黄,叶底肥厚柔软,艳亮均匀,叶缘红点,青心红镶边。历次参加国内外博览会都独占魁首,多次获奖,享有盛誉。
福建省安溪县是乌龙茶主产区,60年代初开始,为了便于分类列等,将安溪乌龙茶分为铁观音,色种及两个品类,但都属于乌龙茶。
色种中各品种茶的形、色、味各有特色:
安溪本山:茶条壮实沉重;梗鲜亮,较细瘦,如”竹子节”尾部稍尖;色泽鲜润呈香蕉皮色;茶汤橙黄色;叶底黄绿;叶张尖薄,长圆形,叶面有隆起,主脉明显,味清纯略浓厚,香类似铁观音而较清淡。
安溪毛蟹:茶条紧结,梗圆形,头大尾尖,芽叶嫩多白色茸千毛,色泽褐黄绿,尚鲜润。茶汤青黄或金黄色。叶底叶张圆小,中部宽,头尾尖,锯齿深密,锐而且向下钩,叶稍薄,主脉稍浮现。味清纯略厚,香清高,略带茉莉花香。
安溪奇兰:茶条较细瘦,梗较细,叶柄窄;色泽黄绿色或褐绿色,较鲜润。汤色黄或深黄。叶度叶张圆,头尾尖,呈棱形,叶面有光泽,主脉浮现,稍显白色。味清纯甘鲜,香气清高。
安溪梅占;茶条壮实大,梗肥、节间长,色泽褐绿稍带暗红色,红点明。汤色深黄,叶底叶张粗大,长而浙尖,主脉显,锯齿粗锐。味厚香浓,带线香香气。
安溪黄金桂:茶条瘦小,头尾尖,质轻,梗头短水,梗皮不光亮,色泽褐,较不鲜润。汤色青黄,浅黄或橙黄,叶底叶张薄,叶脉浮现;锯齿较粗钝。味清纯稍薄,香带焦糖香。
铁观音品质有特殊风味,外形条索紧结有、卷曲、重实,呈蜻蜓头和龙虾身形状,有“美如观音重于铁”的说法。色泽沙绿起霜,滋味鲜浓,饮后生津回甘,有特殊的“音韵”。香气尤如兰花香,高长。叶底浅黄色,红镶边,柔软鲜亮。汤色橙黄,明亮。
其中:铁观音 本山 黄金桂 毛蟹 贵为安溪四大茗茶!
铁观音植株灌木型,中叶类,迟芽种。树姿开张,枝条斜生,稀疏不齐;叶形椭圆,叶色浓绿,叶厚质脆,叶缘波状,略向后翻,锯齿疏钝,嫩芽紫红。开花多,结实率高。萌芽期在春分前后,停止生长期在霜降前后,一年生长期 7 个月。天性娇弱,抗逆性较差,有 “好喝不好栽” 之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