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数: 12 | 浏览数: 1352 |倒序浏览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宝宝生日
2012-02-04 
1#
发表于 2014-7-30 11:20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孩子入园,是妈妈们非常关心的现实问题。尤其是对于家里没有老人照顾、上班族的妈妈,更是迫在眉睫。有的爸妈为了让孩子进入公立幼儿园,甚至彻夜排队,僧多粥少,实属无奈。

现在为了满足妈妈们的需要,有些幼儿园招收小年龄段(3岁以下)的宝贝入园。小年龄段宝贝入园,一方面满足了妈妈们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妈咪的心常常被揪得紧紧的:
转播到腾讯微博 收藏0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宝宝生日
2012-02-04 
宝贝那幺小,他在幼儿园会遭遇些什么呢?他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吗? 也许在担心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思考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孩子太小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到底该不该入园?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宝宝生日
2012-02-04 
一、太早入托孩子更富有攻击性
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专家在《养育孩子:三岁以下应该进幼儿园吗?》一书中指出,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那些很早就脱离父母到幼儿园的孩子,更容易发展攻击性性格、反社会行为以及其他的心理问题。这样的孩子,在日后会遭遇人际关系问题,不容易与人建立密切的关系。
英国儿童问题权威人士也警告:由父母养育的孩子比在幼儿园、由保姆照顾或交给亲戚照顾的孩子,在各方面表现得都更为优秀,他们在生理、心理和智力方面都好于其他孩子。

牛津大学教授发现,从小被放在托儿所里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更富有“攻击性”。在托儿所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发展“反社会行为”和“暴力行为”。过早上幼儿园,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大脑发育、情感发展、社会行为、认知能力培养。
另外,他们的身体发育也迟缓,神经萎缩,脑发育异常,这些都是与没能得到一对一家庭关怀有关。所以,应该让幼小的孩子,在温暖安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而不是过早地将他们送入幼儿园。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宝宝生日
2012-02-04 
二、幼儿园还是等孩子3岁后再送

陈女士的孩子曾是小小班的孩子。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保姆,她将两岁的儿子送到了幼儿园,而孩子在小小班的一年时间里,就是她们一家与疾病搏斗的一年。

班上只要有一个孩子感冒,她家的孩子就会被传染,冬天她和老公常常顶风冒雪在深更半夜打的带孩子去看急诊,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孩子在上小小班时还感染了手口足病,所幸不严重。陈女士粗略统计了一下,因为疾病、天气恶劣等原因,女儿实际上只上了半年小小班;而治病花去了七千多元。

专家说:如果家里有人带孩子,建议三周岁再上幼儿园。因为两周岁的孩子,自身的抵抗力是最弱的。而幼儿园是一个公共场所,再好的幼儿园也不会像家里一对一的照顾那么好。

年龄越小的孩子与父母的分离焦虑越强烈,这种情绪会影响孩子的进食,进而会影响孩子的抵抗力,就特别容易生病。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宝宝生日
2012-02-04 
三、最好的老师也不能代替妈妈

小虎的妈妈说:我儿子2岁多了,因为一家人都宠着他一个,现在自理能力非常差。于是,我坚持把他送进了幼儿园,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并不是想学多少知识,而是想让他学会和别人相处,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我们的社会中,情商的发展绝对比智商重要。像是道德、基本常识啊、如何找朋友玩啊、跟朋友生气了又怎么办……她认为与人相处的技巧比文化知识来的重要。这些都只有在幼儿园里才能学得到。

专家则认为:两岁半以下的孩子,就该受到妈妈一对一的关爱,父母共同养育是最理想的方式。如果要想让幼儿的大脑健康发育,就需要对其进行爱的刺激,父母与孩子的亲子互动是最好的刺激,家庭与朋友的关爱对孩子发育来说,是最安全的选择。

而幼儿园中缺乏的就是这种影响,即使请保姆在家看孩子,也不如妈妈亲自照顾好。更何况,多数人没有足够的运气找到理想的保姆。

孩子不仅需要固定的人员养育,更需要专注的关心,一对一养育更能够满足婴儿的需求。而幼儿园里的老师一般是一个人照顾数个孩子,她无法同时满足这些孩子的需要:喝奶、撒尿、游戏、呵护等。

不要认为婴儿不懂事,他们的要求得不到回应和满足时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孤独感,表现为烦躁哭闹。长期的影响,则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发展,迫使一些孩子发展攻击性性格,这是情感缺失造成的后果。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宝宝生日
2012-02-04 
四、入园太早,淡了亲情

乐乐妈妈都是在职场打拼的年轻父母,俩口子的工作又忙。无奈之下,他们让两岁四个月的孩子上了幼儿园小班,而且还是全托。刚开始孩子非常不情愿去,每次去都哭得很厉害。从早上起床情绪就不好,为此还影响早上的食欲。

孩子适应幼儿园之后,对班上的保育员产生了依赖,回家后与父母亲热一阵之后,就自已呆在电视机前看动画片,与爸爸妈妈讲话明显少了。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小班孩子的入园年龄应满3周岁。父母提早送孩子入园的想法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工作繁忙;二是认为自己不会带,早入托就能使孩子早点受教育。

其实这种想法是比较偏颇的,首先从孩子的心理发展来说,幼儿在3岁之前仍处在亲子依恋阶段,最好以家庭抚养为主;离开父母、家庭的时间不宜太长。6个月-2岁,是孩子与父母的特殊情感连接阶段,直到2岁左右孩子与同龄人的主动社交才开始萌芽。

由于婴幼儿阶段,是早期依恋感发展的最佳时期,过早入园会导致孩子由于心智发展不够成熟,语言发展有局限性,不懂调节情绪等问题,导致孩子产生强烈的心理负担,变得不愿意主动社交和表达,缺乏安全感,这对孩子今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入高层次情感发展都会产生影响。

所以适龄性的行为和教育对孩子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不要因为家长的一已之见,而成为阻碍孩子长期发展的绊脚石。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宝宝生日
2012-02-04 
专家感悟:

其实大家都知道,0-3岁是宝宝早期教育的关键期,这个阶段是一定要自己带的。孩子的每一天都在长大,很多习惯在7岁以前就形成,超过14岁,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就接近零。关键时期的孩子教育,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

作为一个事业有成,也曾经错过孩子最佳教育时间的妈妈,我很有感触。我真心的告诉所有的父母,孩子是父母的第一项工作。如果孩子教育不好,事业成功又算有什么呢?我建议大家不要过早地把孩子送入幼儿园。

Rank: 12Rank: 12Rank: 12

宝宝生日
 
没有老人帮忙的妈妈们,只好牺牲自己的事业来当全职妈妈,倘若家里经济不允许,也没法了。

Rank: 12Rank: 12Rank: 12

宝宝生日
 
我觉得重要的是能表达感受,寻求帮助,能主动适应陌生人和环境,有学习模仿能力,我们入托时,吃饭穿衣大小便都不会,也没有离开我睡过午觉,一个学期后,都学会了,午觉问题他当天就解决了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宝宝生日
2011-06-18 
受教了,谢谢宝妈的分享。我之前还很犹豫要不要在宝宝2岁左右就送幼儿园,现在看了后,觉得很有道理,所以决定采纳你的建议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宝宝生日
2012-01-24 
唉 看来还是晚点上吧!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宝宝生日
 
我会让她上早教,但是不会去幼儿园。而且我现在不工作,有时间带她。
来自[妈妈网Android版]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宝宝生日
 
3岁半送
来自[妈妈网Android版]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你造吗?过早上幼儿园坏处多!
快速回复

每日推荐 关闭


郑州妈妈网官方微信号开通,快来扫一扫加关注啦!抛截图还有妈豆奖励哦! ...

郑州妈妈网官方微信号正式开通,现已加入微信公众平台,美妈们快来扫一扫添加关注啦,小编每天精心选择4条热点事件或妈网热门活动进行推送哦! 美妈们可直接通过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行添加;或点添加好友,输入“zzmamanet”查找添加。 添加关注后,别忘了截图并在本帖回复中抛出,可以获得100妈豆的奖励呢!


查看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8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