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本结构
两家都是旗舰店,厂家直供,一件衣服吊牌价800,商家打5折卖400;一个电饭煲吊牌价500,商家打8折卖400,现在两个产品都是400,你觉得那个产品卖家赚的钱多?很多人会想,衣服商家让利了800-400=400元,而且折扣力度这么大,手机只让利了500-400=100元,而且只有8折,肯定卖电饭煲的赚的钱多。但是事实恰巧相反,大部分服装,成本价(原材料成本+研发成本+人工成本+税)只有吊牌价的25折左右,而小家电的成本价在5折左右,也就是说,卖衣服打5折还是赚了400-200=200元,而卖电饭煲的只赚了400-250=150元。
到这里我想很多一看到双十一衣服5折就买很多的要哭了,Im sorry
这也是为什么双十一很多服装都轻松的打5折卖的火热,而数码家电打六七折已经算是凤毛麟角的原因了
下面是我一些略有了解的一些行业的成本比例(吊牌价上的,且非奢侈品,非恶意提高吊牌价)
服装鞋包:20%~25%
小家电:30%~60%
化妆品:10%~25%
3C数码:40%~70%
(爆料这些,非匿名表示压力很大……怕被揍)
而且一般来说,品牌逼格越高,成本比例就越低,如果奢侈品,简直可以说是下不封底了
所以说,千万不要以折扣论便宜与否,市面上主流的服装卖5折,商家照样赚的大把大把,但要是一台市面上主流的笔记本5折(要是真有这样的事),我打赌买上1000台,可以再卖给当地的经销商,自己赚上一大笔
所以要去了解各个行业的成本结构,这样才能对商家是不是在薄利多销甚至亏本卖有一个大致的判断
2、店铺/品牌运作模式
(下面这些爆料,虽然是零售商业的常识,但我还是担心我会被揍……)
一个品牌的所有产品,其中10-20%是基础款,就是很多人都能接受的,虽然质量不是顶尖但也绝对靠谱,款式不是最潮但也绝不丢脸,商家用它们来吸引用户或打击竞争对手,所以利润会比较低甚至很低;而其中60%-80%是正常的产品,利润率是比较正常的,消费者也能接受;而剩下的10%-20%就是品牌的旗舰款了,代表了品牌技术研发设计的最高水平,利润率往往很高,然后价格死贵。怎么鉴别?如果你是新客户(只要别装出自己是高帅富故意勾引商家想赚你更多钱),商家往往会把自己的基础款推荐给你,你进入店铺(实体也好,线上也好),最显眼的往往要么是基础款,要么是旗舰款(这两个怎么区分我就不用说了吧)。
说到这个可以顺便说说淘宝上人们提到的爆款。爆款商家都是**的,99%,只是赚的多少问题,爆款有哪些特点?
特点如下:
价格在这个品牌里算偏低的
款式不是最潮但也不怎么丢脸
质量不是顶尖但也比较靠谱
……
对,就是这个品牌的基础款
所以,如果你买一个产品只是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或者功能需要,譬如一条牛仔裤用来百搭,譬如一个电熨斗熨衣服,譬如一个收纳箱收衣服,或者是一个入门级用户,那就可以买爆款,因为虽然爆款没创意也不怎么潮,但它经受过市场检验(能在淘宝这个竞争激励的环境下做到爆款,经受过市场检验这词不夸大),质量再一般也基本过得去,价格也合理,能满足大部分人的基本需求,往往能有一个较高的性价比(不代表所有爆款都是啊,还是要再用我前面第一部分写的怎么买好的方法再确认下)
但是如果你想追求完美质量、极致做工、个性设计这些高端要求,那就算了吧
3、产品运作模式
在有电子商务之前,线下都是这么来的:新品最贵,少数热销品较便宜,少数过季清仓的最便宜,剩下大部分正常产品在大部分时间都是正常的。但有了电子商务爆款这玩意儿后,就稍微有点不一样了
爆款能卖很多,能给商家带来流量带来用户等等其他潜在的收益,所以很多商家为了打造爆款不惜一切代价,甚至以接近成本、低于成本的价格卖,那怎么判断怎么找出来?
第一,要找准时间,譬如羽绒服,热卖时间是冬季11-12月份,那么商家往往在8-10月份就开始准备了,早的甚至提前半年准备的,那么如果你想以最低的价格入手,又不想买清仓货,就要提早关注了
第二,要找准产品,如果要提早买,岂不是很容易买到去年的清仓款?这问题不必太担心,因为如果是运作良好的正规品牌,半年下来库存基本已经消化的差不多了;二是可以看产品的历史成交件数/评价数,这就简单了。
第三,要勤快。因为商家可能短时间少赚一点或者亏一点,但是不能一直这么亏,商家是想着等热卖的时候要能**的,但同时价格成交记录又不能太大变动省的之前买的消费者来找麻烦,所以商家很多时候的促销,都是偷偷摸摸变着法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