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2-3-27
- 阅读权限
- 31
- 积分
- 5764
- 精华
- 2
      
- 宝宝生日
- null
|
假如7岁上1年级,小学毕业就是13岁,初中毕业是16岁,高中毕业也就19岁了。
15岁就考入复旦大学,这是什么概念?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位“学霸”的读书经。小学6年只需做四件事就可以!
-
第一、做好课前预习
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就是预习,预习够让孩子联系以前的知识,并把新问题带到课堂上,带着问题去听老师讲解。既培养了孩子的自学力,又提高孩子听讲的兴趣和效果。下面主要说下预习技巧。
1.粗读:扫除障碍。
预习一篇课文,先要粗读一遍。遇到疑难的字、词,要查一查字典、词典,扫除障碍。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通顺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岳阳楼记》中,“浩浩汤汤”中的“汤”(shāng)容易读错。
2.细读:找出问题。
细读就是认真细致地读。试着分段,概括段意、中心思想。逐句、逐段地读,提出疑难问题。例如,预习《孔乙已》这篇小说,文章为什么说“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人呢?”带着这个疑问用心听解,效率事半功倍。
-
第二、落实课后复习
“温故而知新”是复习的目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艾宾浩斯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先快后慢,刚记住的东西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两天后就较缓慢。复习其实就是与遗忘作斗争,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养成认真观察、思索的习惯
进人中学后,每门学科都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观察力。数学的能力培养要以学生对图形关系与自然界数量关系的观察为基础;物理的实验和化学的演示更离不开精确的观察。语文的写作训练自是不用说
而这些观察则要求学生不仅能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还要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家长可以先引导孩子从身边的生活小事开始,经常提出问题并 与之讨论,促使孩子观察思索,并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
第四、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孩子学习上有困难请求帮助时,家长千万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应热情地鼓励孩子自己试一试。如果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也不能包办,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启 发,让孩子在家长不露痕迹的引导下觉得是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的。只要尝到胜利的喜悦,孩子便会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挑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