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数: 1 | 浏览数: 600 |倒序浏览
洋洋妈妈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宝宝生日
2009-07-20 
1#
发表于 2009-8-28 21:52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近年来,儿童接种疫苗的种类越来越多,不少重大疾病都纳入了免费接种疫苗的范畴,大大降低了儿童患病的风险性。可是,不少儿童在接种疫苗后出现发热、倦怠、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的症状,也给家长们带来了不小的困惑:疫苗是不是存在不安全因素?哪些是接种疫苗的异常反应?如果说免费疫苗是必须接种的,那不免费的疫苗是否也有接种的必要呢?接种疫苗有没有什么禁忌呢?对于以上问题,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医院区感染科主任徐翼作了一一解答。
   困惑1
  孩子接种疫苗后发烧,是否说明疫苗存在不安全因素?接种疫苗后的正常反应是什么?

  专家解答:
  要明确一点,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接种疫苗是很安全的,可以有效预防疾病。不少家长对此有误解,觉得孩子接种疫苗后出现发烧、倦怠、食欲不振是疫苗本身有问题,进而产生不信任。实际上,因为疫苗对机体而言属于“外来入侵者”,会激发免疫功能起反应,因此,在接种后24小时之内发热低于38.50C,孩子精神好,没有其他异状,一两天后就退烧,是接种疫苗的正常反应。类似的还包括出现皮疹、呕吐、四肢乏力、腹泻以及接种部位红肿、疼痛、硬结等,多在1-2天内自行恢复,通常不需要做任何处理。
  不过,也有少数儿童接种疫苗后出现持续高热、惊厥、呕吐、皮疹难以消退的症状,此时应立即就诊。有时,免疫功能反应强烈可能与体质较弱相关,但不能因此排除潜在疾病存在的可能性,要尽快对症治疗。极个别儿童可能因接种疫苗造成肢体运动障碍、呼吸肌麻痹等严重问题,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由医务人员确定是否由疫苗引起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困惑2
  哪些疫苗必须接种?哪些疫苗不一定接种?
  专家解答:
  预防接种疫苗分为两类。一类是计划内的,由政府免费提供,为强制性接种;一类是计划外的,由公民自费且自愿受种。计划内的疫苗必须接种,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即糖丸)、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破伤风疫苗、水痘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等。
  计划外的疫苗是否接种要视情况而定。如果某类疾病只是季节性的预防,如流感、肺炎等,在没有区域大规模流行之前,可以不接种。但若经济条件允许,自己有这个意愿,或者所在区域内发病率高,又或与病患有密切接触者,可以接种计划外的疫苗。
  就目前而言,甲型H1N1流感在社区爆发的危险性增大,但还不适宜大范围预防接种。作为高危人群的婴幼儿、孕妇和患有基础疾病如冠心病、肺炎、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老年人,可以考虑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
   困惑3
  接种疫苗有什么禁忌

  专家解答:
  处于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正患发热、腹泻等急性疾病的儿童,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待身体好转后再接种。此外,不同种类疫苗的禁忌不一样:免疫缺陷者、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儿童,不可使用脊灰、麻疹和卡介苗等活疫苗。注射丙种球蛋白4周后,才能接种活疫苗;既往接种后有严重不良反应如高热惊厥的儿童,不可再接种同种疫苗;有癫痫、脑病和脑炎后遗症等,不能接种百日咳、流脑和乙脑等疫苗。患有支气管哮喘、有食物、药物或疫苗过敏史的儿童,应咨询预防接种门诊医生能否接种。
  Tips:
  接种疫苗注意事项
  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家长应该在接种前了解接种疫苗的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每次接种前,向接种人员提供儿童的健康状况及既往病史、过敏史。接种时不要进食或嘴里含食物以免发生气管堵塞。接种后,儿童要在接种门诊留观30分钟,一旦出现可疑反应可得到及时处理。
转播到腾讯微博 收藏0
恶魔再

幼小班

Rank: 2Rank: 2

宝宝生日
2007-03-02 
我见过的最好的帖子了,谢谢楼主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宝宝接种疫苗三大困惑
快速回复

每日推荐 关闭


郑州妈妈网官方微信号开通,快来扫一扫加关注啦!抛截图还有妈豆奖励哦! ...

郑州妈妈网官方微信号正式开通,现已加入微信公众平台,美妈们快来扫一扫添加关注啦,小编每天精心选择4条热点事件或妈网热门活动进行推送哦! 美妈们可直接通过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行添加;或点添加好友,输入“zzmamanet”查找添加。 添加关注后,别忘了截图并在本帖回复中抛出,可以获得100妈豆的奖励呢!


查看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8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