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数: 1 | 浏览数: 584 |倒序浏览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宝宝生日
2002-3-6 
1#
发表于 2011-12-27 10:52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现在的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经常会听到我们的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非常自私自利。也收到不少父母的来信,讲述小王子和小公主在家的娇纵行为。一位网名为“白云”的妈妈说道,3岁的儿子每次晚饭时,都把自己喜欢的菜拿到面前,不许其他家庭成员来夹菜,有时候还会把自己不喜欢吃的菜“很大方地孝顺给爸爸妈妈”;有署名“乐乐爸爸”的会员则抱怨自己2岁的女儿完全不愿意和其他孩子分享玩具,甚至不愿意邻居的小朋友来窜门,让他觉得非常不好意思;一个由爷爷奶奶带大的小朋友丁丁,一直是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要家长买,上了小学后,经常拿别的小朋友的东西,老师隔三差五地把家长叫到学校……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孩子为什么会变得自私?产生自私的原因,一方面是儿童有天生的利己倾向。其实对于3岁之前的宝贝来说,他们是没有“德性”的,无所谓“性本善”或者“性本恶”,他们的特点就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观察和认识世界,还不会观察和考虑别人的需要,因此对于三岁以前的宝宝,父母大可不必给孩子扣上“自私”这顶帽子;另一方面,自私的形成也是父母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错误教育所造成的。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特别是祖辈和父母众星捧月的态度,助长了孩子的独占欲,强化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父母总怕孩子受一点苦、受一点委屈,对孩子过分的需求总是有求必应,容忍、迁就孩子的错误,这样使孩子很自大,不关心他人利益。于是,孩子从无意识的“自私”行为就慢慢变成了有意识的自私。主要表现为金钱和财物上吝啬;贪婪,别人的东西拿得越多越好,自己的东西就不愿与人分享;只在乎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而无视他人的感受。

所以作为父母来说,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应该有意识地做一些引导。

日常生活中,培养和鼓励孩子的亲善行为,例如同情、合作、助人、宽容、谦让、学会说“谢谢”,如果发现孩子在这方面有好的表现,应该及时表扬和奖励。每一个人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认可,孩子也一样。如果孩子得到同伴和父母的接受,让他感到他能在别人心里占有一定位置。那等他懂事后,就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意他人的感受。

当孩子刚表现出自私行为时,父母不要立即责备,可以跟孩子进行一些讨论。使孩子了解自私的后果——自私的孩子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小伙伴中间,都会不受欢迎。如果孩子屡次犯同样的错误,父母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态度,对孩子的行为表现出不接受的态度,以此强化他对“对”和“错”的认识。家庭成员多一些的时候,父母可以搞一些角色扮演类的游戏,在游戏有“自私的人”这个角色,扮演时可夸大自私的恶劣后果,引起孩子足够的重视和看法。角色游戏使孩子能经历、体会别人的情感,知道自私给别人的害处,从而促使他改变这样的行为。

鼓励孩子经常与小伙伴交往。鼓励孩子将自己的玩具、图书借给小朋友们,学会与小朋友团结友爱,养成互相谦让的好品德。等孩子再大一些的时候,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指导孩子从小学会自己穿衣、洗手帕、整理玩具等,让他体验父母劳动的艰辛,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

另外父母自己的言传身教也非常重要。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基本和最深刻的榜样。父母在平时的言行中,表现出对他人不幸的同情、困难的帮助,对社会一种热心、关心的态度,会感染孩子,使他也慢慢学会去关心他人。一定记住:自私的父母只能造就自私的孩子,别指望他替别人(包括父母家人)着想。
转播到腾讯微博 收藏0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宝宝生日
2007-4-8 
很不错的知识,进来学习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孩子很自私该怎么改掉孩子自私的坏习惯
快速回复

每日推荐 关闭


郑州妈妈网官方微信号开通,快来扫一扫加关注啦!抛截图还有妈豆奖励哦! ...

郑州妈妈网官方微信号正式开通,现已加入微信公众平台,美妈们快来扫一扫添加关注啦,小编每天精心选择4条热点事件或妈网热门活动进行推送哦! 美妈们可直接通过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行添加;或点添加好友,输入“zzmamanet”查找添加。 添加关注后,别忘了截图并在本帖回复中抛出,可以获得100妈豆的奖励呢!


查看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8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