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go 回复数: 3 | 浏览数: 910 |倒序浏览

Rank: 2Rank: 2

宝宝生日
2010-10-01 
1#
发表于 2013-3-30 11:06 |只看该作者 | 最新帖子 | 查看作者所有帖子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枕芯的梦 于 2013-3-30 11:07 编辑

现在的医学越来越精湛,人们的脑细胞也是越来越发达,总是一门心思想着如何赚钱,救死扶伤的医院成了有苦无处说地狱,谁家没经历过一个小病痛去医院花个大几百上千还不见好,花钱不说,人还累得半死,逐渐变质的医疗机构激发了人们对病变的认识与了解。

1.jpg

手足口病由南至北泛滥
在冷暖交替、天气潮湿的季节,加速了细菌滋生。3月15日,2012年度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发布,去年全国传染病死亡逾1.7万人,其中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等的发病数居于前位。3月份开始,全国各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陆续发出预防手足口病的提醒,各地大小媒体也开始宣传手足口病的预防。
从发病原理分析,病源传播有由南向北的趋势,3月份南方气温回暖,潮湿气候来袭,病菌开始滋生,从而加速了手足口病的发病率,随着气温由南向北逐渐升温,手足口病发病率开始蔓延至北方城市。

医患关系紧张,自备预防妙计
搜索关于“手足口病”的微博,居然达49万条,患手足口病的孩子真心伤不起。
每每看到这样的微博总是心有余悸,手足口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小孩患病后,缘于医院对孩子的诊断总会造成诸多担心,作为孩子的监护人,理应掌握一些简单辨别症状及防护的基础知识。为了孩子,非医者熟知几条常见病的锦囊妙计,减少孩子病痛的同时,也能降低家庭开支,一举多得!
手足口病毒只感染014岁儿童,成人感染后虽不发病,但能传播病毒。如果家长携带了病毒后与孩子有亲密举动,很容易传染给孩子。

2.jpg

那么,手足口病会有哪些症状?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处理?
潜伏期:一般感染肠道病毒后,会有3~7天的潜伏期,这期间不会有明显征兆,但是病毒却在大量复制中。
发病初期:会伴有发烧咳嗽、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与感冒症状很难区别。在类似感冒症状的当天或第二天会出现皮疹、口腔炎,皮疹主要散发在手心、足心、口腔黏膜、肛周等,少数患儿可发生在四肢及臀部。
皮疹表现为粟粒状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无痛感,数量增多在汗液的刺激下会有痒感。这个时候,粑粑麻麻切忌让孩子抓挠,过度抓挠会导致继发感染。
应对策略:一般在病发初期,首先控制体温,保持皮肤清洁,平常多准备手口湿巾,适时清洁手口;及时更换内衣,勤换洗,勤晒太阳,勤喝水,勤修剪指甲,皮肤瘙痒处可局部外涂炉甘石洗剂,涂抹一些局部用的抗菌药膏(千万不要用含激素的药膏哦),一般2~5天内水疱会慢慢干燥结,结疤后自动脱落就完全康复了。
家庭护理的基本:休息,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清洁护理:时刻保持皮肤干净卫生,记住15字口诀,常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另外给婴幼儿准备适量的手口湿巾,注意皮肤的清洁,特别是吃生鲜食物后,及时给孩子清洁口腔,减少病菌感染。
饮食护理:患病期间,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上应给予易消化的营养食物,多以清淡、流质食物为主,外加新鲜蔬果。伴有口腔溃疡症状的患儿对维生素B2和维生素C需要量大,疾病期间的饮食中可以多配合此类含量丰富的新鲜蔬果。病愈后可及时补充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转播到腾讯微博 收藏0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宝宝生日
 
分享的真好啊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宝宝生日
2014-12-19 
学习了这些知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手足口病猖獗,自备预防妙计
快速回复

每日推荐 关闭


郑州妈妈网官方微信号开通,快来扫一扫加关注啦!抛截图还有妈豆奖励哦! ...

郑州妈妈网官方微信号正式开通,现已加入微信公众平台,美妈们快来扫一扫添加关注啦,小编每天精心选择4条热点事件或妈网热门活动进行推送哦! 美妈们可直接通过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行添加;或点添加好友,输入“zzmamanet”查找添加。 添加关注后,别忘了截图并在本帖回复中抛出,可以获得100妈豆的奖励呢!


查看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互联网清理整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220217粤ICP备09174648号粤网安备案号:4406043013571公安机关备案号:44010602000098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    版权保护投诉指引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电子营业执照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6]7051-1702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20-85505893/18122325185 举报邮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kf@mama.cn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