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从蹒跚学步逐渐过渡到跑、跳、投,从大肌肉群的活动到小肌肉群的发展,从牙牙学语到比较流利地和周围人对话,从被动地接受照顾、保护到逐步脱离父母的怀抱,从被动幼稚的粗浅认识到主动、形象和抽象思维萌芽的形成,这些点滴的进步都是父母不懈努力的结果。 活泼好动、好奇、好模仿是孩子的鲜明特征,父母千万不要“怕孩子受伤,限制孩子的活动”,只要注意在指导孩子学习动作的过程中,做好保护与帮助工作就行了。孩子年龄越小,学动作时的保护与帮助就显得越重要。活动时要远离花盆、暖气片、家具、暖瓶等易被碰伤、烫伤的地方。学会走路后要给孩子准备能发出声响的小拉车,让他边走边拉,或成人在前边拉,孩子跟着走,增加他练习走路的兴趣。成人要诱导孩子蹲着玩玩具,或让他弯腰捡起玩具送给成人,这时他就会高兴地反复多次。25个月的孩子可在成人帮助下学习上小滑梯,牵着成人的手走平衡木、迈矮门槛,试着用脚踢球。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萌芽和发展,会逐渐脱离成人的控制,任何事情都想自己试着做。这时在学动作的过程中,成人要逐渐减少保护与帮助的次数,直至最后脱离保护,让其独立完成动作。 即使活动时出现一些小意外,父母也不必担心和严加限制。往往在受过几次轻伤之后,孩子自己会吸取经验教训,变得更结实、更聪明。当孩子独立完成某个动作时,成人要给予鼓励和支持,以激发他练习的兴趣。随着孩子身体协调性和控制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因活动受伤的情况会越来越少。
|